逛誠品時喵到好讀,就拿了一本。
因為內容是在討論創意市集。
波西米亞 mix 商人。
參與過一次後就覺得還是純逛就好…。
自己擺非常累,特別是我們並沒有是要走商品行銷的路線,
只是純粹好玩。(看別攤都覺得…嗯…我們還是閃開讓專業的來XD)
上次在台中中友又逛了一回。
(百貨公司辦創意市集耶,感覺非常奇妙!)
我停在一個女生的攤位前看她的別針。
是用紗質的布繃在銀色圓殼上的別針,纖細的花草圖案
讓這個東西有一種很細膩的感覺。停在她的攤前兩回,
第二次再逛回來是真的打算要掏錢買了,
正在仔細選要那一枚時,無意翻到背面發現許多地方的布都沒塞好,
而許多枚的邊緣大概因為互相磨擦而已經有輕微的裂開…。
當然…我沒有買。
這裡面有個很致命的缺點。一開始我被吸引是因為很少看到用紗繃的別針,
但…為什麼大家都不用紗是有原因的。因為它的材質比較纖細脆弱,
用在別針這類拿取頻煩的物件上並不適合。
如果要用那就要想出克服這個缺點的辦法,這才完善。
但在我眼前的別針沒有。
如果她是在做她的作品,她如果就是要紗巾全部都裂開線頭外露
我想應該也沒有人會有意見。 (大魔王的那種藝術史論的意見不算= =)
但當這個東西變成商品。那就變成一個缺失。
12月底在逛台北衣蝶時,發現s館b1也在辦創意市集。
之前那個空間多半是衣服特賣會吧。是市集的最後一天,
照例我先快速的把全部的攤位繞了一次,再挑有興趣的慢慢逛。
最後被明信片吸引站在某攤前開始挑起3張100的明信片,
剛繞過來時攤主是也有招呼幾句,但後來我真的開始一張張選時倒是沒有再搭理我。
我想是因為旁邊的兩個女生很熱血的買了2000多塊的東西吧。
攤主只顧著與"大客戶"聊天,還說要送她們東西。我比大客戶先附錢,
卻是她們先拿到發票,我在旁還等蠻久的,
攤主只是在拿回大戶發票經過我時丟下一句"要等一下"
心中的感覺真的還蠻差的。
或許我對"創意市集"這四個字投注了過多理想性的期待,才會失落感那麼大。
而再怎麼波西米亞,人餓了還是要吃飯、東西做出來還是要賺。
創意終究還是生意?如果創意市集失去理想性,那還剩下什麼?
我想我困惑的是,我一直很難取得 波西米亞 與 商人 之間的平衡。
在環視場內的許多攤位一圈後,
只覺得心中的翹翹板七上八下。
- Jan 20 Sat 2007 17:25
波西米亞◎商人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